观看周金华的作品,首先会被他独特的视角吸引。本期我们以江铭老师的文章,带大家了解这个鹰枭般的视角。
“社会寓言——周金华个展“将持续到11月18日,欢迎前来参观!
2013年7月,我在北京当代艺术馆策划《激变——新叙事精神绘画展》,有朋友向我推荐了艺术家周金华的作品。在那之前,我没有观察过他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他在环铁的工作室,看到他的原作时,就真是很喜欢。那些视角独特的作品的确正是我展览所需要寻找的艺术——一种具像的有现实隐喻性的作品。这种倾向的作品是我多年来一直推动的艺术现象,无论是我自2006年后提出的黑白现实主义的问题,还是近期所提出的重回叙事性,反抽象、反商业符号性倾向的问题,周金华的作品可以说正是我愿意推荐和解读的。
近年来,由于商业化的侵袭,当代艺术运动中在架上绘画领域出现了一度的抽象化符号化的倾向,这些作品逐渐沦为中产阶级情趣的装饰物,或为换取金钱的筹码。其作品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逃避,所以我近年来一直提出要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重回具象或者具象表现主义的现实主义道路。可是为什么我没有提倡抽象的或者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具有重要的阶段史意义。因为当代艺术在现阶段中国很重要的价值取向便是当下性,当代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便是它的现实主义。而这个现实主义的意义就只能够放到它发生的场域中来审读。这个场域便是中国的当下,而那些纯抽象化倾向的作品根本不具备现实性的特质,在中国当下的现实人文反思之中毫无作用,意义虚无,不能够用来对应与解读当下中国境况。另外,符号化倾向的作品,由于过于明确的标准形象的重复复制亦从当初发生时的艺术史学意义中逐渐沦为了商业化产品,丧失了它最初的人文价值。于是,在当下的人文与历史中,唯有具有某种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具备人文价值,因为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问题远远大于审美语言问题,那么这类作品就只能够是具象的现实题材的或是具象表现的现实题材的作品。艺术家周金华的作品便具备这样的特质,因而可以用来解读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当下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如果选择架上绘画内容的话,并且这些作品具有典型的平面图像学意义。
我观察到周金华的某些作品在展出时喜欢将多件作品组合成为一组分布于展厅的墙面上以增加视觉效果,给人某种形式感。其实,我个人倒认为从他作品每一幅独立而丰富的画面内容上来看,这样的组合反而分散观者对画面的深度进入以及思考。实际上,他的每一件作品本身的内容已足够有丰富的吸引力,并且在画面上亦足够让人进入其中,这是由于这些作品独特的视角以及丰富的内容,甚至其中令人浮想的故事或隐喻所决定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未与金华商榷,可能他有着自己另外的展览意图吧。
周金华架上的作品基本属于一个完整的系列,在一个系统中自我演变,从早期的完全俯视构图到现阶段出现的多重结构都还是一种俯视的效果。在我看来,周金华作品的独特之处,首先即表现在视觉经验上,他的作品采取俯视的处理,仿佛有一只神秘的鹰枭在空中盘旋,他敏锐的目光掠过大地,芸芸众生一览无遗,世间百态尽收眼底,而它所盘旋不去的场域正是中国的大地,我们当下的现实。在周金华鹰眼所俯视的世界中,你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的各种现象,他们都以一种近乎平和朴素的状态呈现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之中:大地的废墟、农贸市场中的商贩,街边吃着早点的市民、工地上劳作的农民工、街头游荡的青年、对局博弈的对家、随意停放的小汽车以及古董般的毛驴和石磨。这些杂七杂八不属于同种同类的事物和现象莫名其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这样的组合或许也只有通过那只俯窥的鹰眼才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在画面之中也才能够达成奇妙的统一。如果以人类的平视来组合这样丰富的场景一定是混乱不堪。周金华的作品采取这样的构图组合方式正是由于其画面丰富的内容以及场景化的景观布局所决定的,于是语言与内容在这样的组合中达到了完美的落成。
周金华的作品将丰富的内容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又营造了深度感极强的三度空间感。这样的创造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他将时间与空间不同场域的现实纳入同一画面进行审视。在纵向的时间轨迹上,它让我们进入中国历史的变迁之中,这种变迁伴随着国人价值观一次又一次的转移与调整。在横的空间场域上,这30年的变化,将中国人由过去时代无差异的生活状态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为差异明显的当下。现实的问题让许多人回顾30年风起云涌的变化,晃如梦中,百感交集,人性的善与恶在现实的巨变之中也悄悄改变。周金华的作品以一种宏观造景叙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复杂多变的历史、人文以及风俗变迁的文本。这个文本在图像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种铺陈式的图像并不遵循自然主义的描绘,他更多地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方式。譬如有些画面上现实景象中突兀降临的黑色的人物阴影,他们像幽灵一样时刻都可能在我们不经意的表面生活中出现。周金华作品中的象征主义的方式将他图像中所呈现的东西引向了社会学文化史的思考。
今日之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当下人文历史之中呢?我以为中国当下之现实性在反思的层面必须通观三大传统: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儒释道),由于三千余年历史的惯性在人们思想与习俗中所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不可能在短时间被解体,这也正是当下中国会出现文化复古热的原因;其二,新中国建立之后以延安文艺方针为指导的革命文艺的传统,这个传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其三,1976年之后改革开放经济所形成的新传统,这个传统将中国社会推进到如今的众生万象的时代。这三大传统在当下的社会互相纠结,杂交混生,产生出无数不同的系统和异胎。当下之现实性正是这样一种众生漫相。从周金华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这样的现实图像:各种人物、事件以及奇遇都在他的图像之中混合生成。城市与乡村难分难解、那些对局中的走卒以及背后的影子其实都面临相同的命运:无常之门向所有的人敞开,丧钟为每个人在敲响。
作为70年代末出生的艺术家,周金华的创作经历并没有多么复杂,但是他的作品是少有的这一代人中远离小清新、卡通之类浮浅作品,而将目光像鹰枭一样死死盯住现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与川蜀之地一些明显商业化的艺术家的作品迥然不同。他以独特的视角以及图像表现方式切入到当下复杂多变的现实性之中,以叙事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当下中国的巨变。仅从他为作品所起的名字,也可以窥见他试图表达的隐喻,譬如《悲剧》、《沉船》、《断桥》、《浮云》、《看客》、《生活是一种冒险》、《野草》、《中午》、《局》等等,那一幅幅众生漫相,不正是当代中国人生活、精神、心理、情感、命运的种种纠结、困惑的呈现吗?周金华用概括性的语言、复杂而又不乱的布局、象征性的色彩,为我们绘制了这个复杂的社会,但看上去又如此安宁、平静的当下。这个令人匪夷所思世界中的种种物像在那只神秘鹰枭的眼中是不是果真看上去很美?或者在它的眼中那些都仅仅只是一块好吃的肉。
2014年5月写于北京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