叒境——郭显君的视觉图景和内在境域
发布时间 : 2022-04-20 00:00:00
文/耘菲
 
《说文》有云:“日初出东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叒木,乃东方自然之神木,太阳初生之地;叒境,是蕴藏东方精神性的内在境域,亦是艺术家郭显君重要的精神主脉。若按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理论,他强调艺术之美在于师法自然的基础,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实现的内心感悟和思辨转化,那么郭显君的艺术,其作品和语言的形成同样是由内向外的自然衍生、气质弥散,可以称其为“心源外化”的过程,遂本次展览特以“叒境”为题,喻示郭显君艺术之独特性。
 
《月圆孤舟行》2022 2×30m 纸本水墨、多媒体影像
 
20世纪90年代,深圳正处于日益高涨的改革浪潮之中,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和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给郭显君等早期来到此地逐梦的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当时的郭显君,以中国第一批设计师的身份入这片充满机遇和未知的南国之土。在与这座年轻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郭显君很早便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理性的活动或价值判断,感性与观念的激发才能为事物注入灵魂,真正与现实产生共振。后来,他也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追求,在国际设计大赛上屡获殊荣。


《七星玄武》 2007-2022 120×50×50cm木、麦皮、油漆、铜

 
然而,设计上的成就并没有令郭显君停下脚步,敏感且善于自省的他,仍有迫切想要得到解答的问题。他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装置作品《黑打吃》,就可以看作这位初来乍到的“白棋小生”对现实与未来,亦是对自我发出的最真诚的诘问:人生如一盘未下完的棋,下一步是攻是守?是进是退?是输是赢?最终走向何方?既然一切未成定数,那唯有不停前进和探索,郭显君那充满个人魅力的艺术就是在这一内在动因的驱使下诞生。
 

《黑打吃》 1995 138×138×10cm 油漆、木
 
设计师的工作经历,让郭显君对艺术的思考不局限于抽象维度,各类物质媒材与实地空间也自然而然成为他视觉外化、探究自我、叩问心灵的工具和场域。作为最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郭显君在推动深圳发展的同时,这座城市的景观变换、更替也反过来改变着他的视觉方式和内心结构。城市系列便是他对此给出的最本能的回应。白天与黑夜下的深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图景,高楼被解构成一个个并置的几何图形,冰冷的色调暗喻这座活跃的科技城市、设计之都背后陌生和疏离的一面。当人们仔细观看,便会发现艺术家隐藏在画面里的“小心机”,那些从角落延伸出的细枝金条,是生机,是可能,也是艺术家内心对这座城市柔软、细腻且温柔的关注和期待。
 

《城市系列No.2》 2021 57×110cm 纸本水墨
 

最近几年创作的“实验水墨系列”作品,郭显君对城市景观的视觉互动经验逐渐演化成关于“迭代”的美学思考。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水墨画面中不断变化生长的墨色,亦是当下艺术家在后疫情时代里对万物的深邃思考。“实验水墨系列”在形式语言上,看似是主体无意识的情感宣泄,实则为艺术家本人独特趣味的外化,保留着他对细微之物的迷恋。作为叙事逻辑的物像退居次位,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心性的真实流露,各种细节建构起一种带有时间性的美学图示,而那象征着东方精神的叒木正是被结构的无数繁枝末芽,它们散布在画面四周,不停生长、蔓延,亦犹如人体的神经网络一般,编织成本不可视的细若游丝的精神脉络。墨色的聚集与消散隐喻着生命的轮回与交响,是“迭代”的可视化语言显现。

 《水韵墨云(十)》 2020 35×138cm 纸本水墨

如果说“实验水墨系列”是郭显君探究视觉外化这一命题充满不确定性的直觉表现,那么“视觉虚构系列”则是一次更为确切的经验结果的展示,而艺术家本人将此称之为“视觉虚构”“视觉虚构”探讨的是所视觉与被视觉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郭显君成功地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外化了原本只有用抽象词汇才能清楚描述的哲学内容。观看者对物的想象和期待总是受可见世界的既定逻辑约束,而在郭显君这里,可视的对象有了被视觉的需求,它成为无数双灵动的眼睛,自由依附在象征着精神内核的表皮上,吸引着我们的注意。而作为观者的我们,在观看时便掉入了“凝视的陷阱”,观者热切的目光会被引入圈套,享受着“视觉虚构”表征的果实,同时观看者本人也成为被作品凝视的对象。这种交互式的观看经验,是艺术家在自我经验中确认到的他所理解的真实。
 

《视觉虚构》 2020-2021 100×100cm 丙烯、综合材料
 
在不断探索和浸润于这座城市的过程中,郭显君的目光始终游移于物我、内外之间,对本体性的思考也悄然进入视野。“我是谁?”,郭显君对这个永恒的问题变得愈发关注,当然,这种关注也是一种强烈的主体本能。对此,他同样希冀通过哲学的方向去解答。“黑白无常系列”,探讨的是哲学思辨里的二元悖论。宇,揭示了空间的无限大和无限小,宙,则是时间概念上的无限长和无限短,无论是《黑无常》里的“无限长”还是《白无常》里的“无限短”它们都是艺术家对于宇宙与个体命运这一哲学命题慎思后视觉外化的精神产物。
 

《黑白无常—白无常》 2020 70×120cm 丙烯
 
这种二元悖论的探讨还体现在郭显君的“再生系列”。在郭显君看来,无论是城市、个人还是作品,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生命,承载属于自己的命运。“再生系列”中,无数象征着建筑和生命萌芽的点状物重组了城市的版图,艺术家利用树脂将其覆盖,并任其自然流淌,一根根向上生长的枝丫是艺术家对“新生”的赞叹,又交织着“万物终将走向衰败”的矛盾心理,新的生命(艺术家的生命)就在作品上自立、自理,悠然延续......
 

《再生NO.2"电路眼"》 2007-2016 89×120cm 综合材料
 
“艺术家工作的绵延是其工作的组成部分。缩短或延伸这种绵延,就是改变充满这种绵延的心理进化......思想的发展随着思想的成形而变化。最后,生命过程如同一个观念的成熟。”(亨利·伯格森《创造进化论》)
 
可以说,对事物两面性的痴迷以及城市景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成了郭显君艺术语言形成的催化剂之一。因此我们会发现,他作品中所携带的当代文人气质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其在不断寻求自我,建立自我的活动中一次次的自然流露。
 
回看艺术家近三十年的创作,尽管其驾驭媒介和寻找文化痛点的方式不同,但其作品之间却存在着互为表里的有机联系,这便是郭显君的精神内核——植根于东方的哲思精神,它们共同营造出鲜明的实验态度以及对当下社会和自我的反思。
 

《融通》2018-2021 28×120cm 综合材料
 

郭显君的艺术为权势者装点门面,也不是为己投机取巧,如艺术家本人所说,艺术不是经营,而是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这份笃定的信念,推动着郭显君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创作是在“去现实化”和“排他性”的语境中完成。这里的“排他”,并非指排斥变动不定的现实,而是那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特定效果,“排他”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实现对自我心性的强调,可谓是调节内在来与外部达到和谐并超越,进而完善人格的发展。这与心理学家荣格的“自性化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是为一致的。
 

《风起长林花满天》2021 122×250cm 纸本水墨
 
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离不开人格的高低。在郭显君的作品中,“艺术的目的不是去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要去表现事物内在的意义。”(亚里士多德)事物的表象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作品回到作品本身,让艺术家回到个人作为主体的生命体验之上,面对自我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郭显君的艺术境界早已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所限制的范围,从而达到了超然物外,心游万仞的天地境界。
 
面对表面繁荣的艺术市场,充斥着混乱、虚假的价值判断的文化语境,郭显君没有摒弃一位艺术家该有的良知和担当,而是以“马尔斯精神”回应着这个时代,追寻着文化理想,坚守着内心那片纯净的圣土。本次展览将他多年以来的艺术成果进行集中的展现,既是梳理,亦是对深圳当代艺术家个体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范本。
 

郭显君 XIANJUN GUO

知名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哲学博士

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显君设计机构创始人
 

出生于西安,现生活工作于深圳。是中国90年代初第一批当代艺术家。三十余载专业之路,在设计与艺术上融会贯通,涉足品牌,建筑空间,艺术等领域,荣获国内外百余奖项,作品被海内外多所艺术机构收藏。在品牌形象建构的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实践性研究,提出了品牌视觉建构的独创性理论,在市场及专业学术上均赢得美誉。

 

自2011年始研读哲学,使常年纷杂的知识得到了系统化的梳理,在思想上自然形成了一次质的转向,逐渐形成了以“视觉虚构”为核心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