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像制造者——曾浩的艺术世界
发布时间 : 2021-04-16 12:50:03

我们可以在如下几层意义上,确认这个世界作为幻像的意义。

 

首先是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命题,生死命题。这是宗教存在的基石,时至今日,它尚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捕获众人之心,也全在涉及问题之根本。佛教与道教恐怕是在这方面研究得最深的了,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一切归于虚无,所以要尽量延长生命,吞吐自然之气,尽量少纵欲,以免损耗元气,减损阳寿。所谓“乐生”,正是中国人及本土宗教的一大特点。从《老子》玄理的文本,到《庄子》诗性的文本,充斥着对虚与无的感悟和言说。

 

佛教更根本,佛教一上来便参透了生命的无意义。佛教的轮回说,是指人不可能在各维度的世界里实现平静。生命是欲望的循环,不得安宁。在佛教谱系中,要属中国禅宗最根本了。可能是作为中国人的天性,发轫于本土的禅宗从不提六道轮回,直接顿悟生命的虚幻本质——空,这是一种无比强悍的感受力,要得到这种直觉就要放下欲望,向着欲望的反面修行,智慧最高的人一下子就能穿透物质的重重迷障,感到被空性所包裹。据说,在这种空性的实感中,你看到的世界更加真实、更加细节,因此也明了物质乃至情感世界的虚幻,从而实现一种心灵上的彻底平静。

 

 

以上说的是宗教层面。其实,现代社会中对幻像的发现一点不少,但它并非是指向哲学的,而是指向创造。各种数字科技本质是用虚拟化的符号模仿肉感的世界,制造出一个受用于人类感官的幻像世界,生活变得容易了,但也变得虚假了。这种虚假并非来自于人性中的虚伪和矫饰,而是仿佛压根就不在人性之中的,是被工具理性制造出来的外壳。并且这个外壳因为过于强大,在未来将完全取代肉身的人,成为没有灵魂的虚拟人。这时候,一些乐观主义者发问道,你怎么知道人工智能没有情感没有心灵呢?它们或是有它们的心灵。进而一种令人恐慌的反思出现了,如果人工智能组成的社会在数字的幻像模型中运转得如同真实,那人类何尝不是在一种人性的幻像模型中被用另一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游戏呢?此时,数字的幻像与人性的幻像在更高维度上握手言和了。一种新的宗教虚无感油然而生。

 

如果科技的创造可以使我们觉悟到生命虚幻,另一种创造因更具有短期直接效应,遂使人沉沦其中。它就是商品。我们活在一个商品崇拜的世界中,用经济原理解释一切,甚至各种情感。像科技一样,不符合它的部分就被剔除掉,仿佛那些细枝末节根本就不存在。“我思故我在”变成了“我买故我在”,在交易文化中,一切变得无比真实。太史君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终于成了一种显学,是人人尽知、人人遵守的基本游戏规则。在这个“感官+物质”的世界里,不满足的人有着奋斗目标,充分满足的人呢?另一种虚无之感会油然而生。

 

 

在安迪·沃霍尔的晚年,他开始厌倦工作,厌倦艺术,那句知名的“好的生意就是好的艺术”的话,既是时代精神,也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艺术史地位。但这一切都开始让他感到厌倦,一贯冷酷的安迪·沃霍尔开始变得依赖他的亲情,他的侄子成了唯一慰藉。

 

艺术家曾浩毫不掩饰艺术的商业属性,在这个时代,谁不去面对它,就是最大的自欺与迟钝。在艺术家曾浩创建的视觉符号系统中,充满着泡泡的元素。这是资本的泡泡、欲望的泡泡、科技的泡泡、还是生命本身的泡泡?怎么去看,取决于你的心境和观测角度。

 

艺术家创造一个符号出来,就像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形象气质就是他一生所见所感的修行产物。系列作品的不断演化与深入,则代表着孩子的成长。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资本社会里,符号是具有辨识度的必然方式。但也不可忽视,符号之中也同时连接着艺术家的心性,它们或共享着同一种基因。越是好的符号,就越是丰富多元。也就是说,艺术家所感受到的能量就越大,问题就越丰满,基因的质量就越高。

 

 

曾浩的泡泡作品无疑是属于这一类的典型。

 

他的系列作品《幻像之相》,是2018年创作的一套颇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那些泡泡,既像是数字时代的子宫,在孕育着我们所欲求的全部能量;同时又仿佛是精神的模型。但不变的是,无论是哪一种解读,其整体氛围都好像是在昭示着一种虚无的幻像。幻像发射出光芒,向四周扩散出去,好似一种五颜六色的欲望。既光彩夺目,又随时可以消逝;既象征着这个商业时代的所有贪欲,也追溯着宗教般的超脱。

 

在作品《狂欢!NO.6》中,这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视觉冲击变成了一种更加外放的力量。巨大的中央电视台与湖面的倒影中的影子一起矗立在画面中央,旁边两个巨大的红色球形状人物拿着酒杯,正在左右摇摆。身上透明的反光,吹弹可破的质感,贪醉迷离的表情,以及手中的酒杯,将混迹于首都的都市男女以一种纪念碑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们是临时搭建物,是随时可以消失的临时建筑,也是时代的佐证。它的虚幻性不言而喻,指向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又随时可倾塌的现实。

 

《狂欢!NO.6》 布面油画 180×150cm 2010

 

《泡泡新世界》带来了一种处于温室之内的暂时的欣慰感。与之前的都市或者科技的题材不同,这幅作品是属于自然的,万物复苏、生长中的时候,一切又都是泡沫般转瞬即逝。使人在感受到它的绚烂美丽时,瞬间产生一种幻灭之感。作品《泡泡计划》则将这种虚无之感以图像直陈的方式加强了,其中易碎的、易逝的、灵光刺目又空无一物的感觉被推向极致。

 

《泡泡新世界No.2》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7

 

《泡泡计划:持续26秒钟》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7

 

在更早期的作品中,曾浩将泡泡所带来的不确定感,以装置方式进行创造。展厅中我们看到,大量安全套被吹成了气球状,铺满整个展厅,中间矗立着一个立身的维纳斯雕塑。创造生命的性爱与美的象征,就这样在空间关系中被促成了新的意象,其中透露出强烈的怀疑与不安之感。

 

“泡影——曾浩作品展”@元典美术馆(2015)

 

曾浩作品所显示出的种种多义性与复杂性,使得阐释其作品必将是艰难的。但无论如何阐释,其作品中都可以直观到一种对幻像世界的反映,在当代艺术中,它就作为一种揭示与警示存在。

 

揭示什么呢?人生的无意义还是世界的虚无?警示什么呢?担心世人过度投入到这个物质世界中无法自拔?

 

可能都有吧。但最终还是要在观者自己心中找到答案。
 

——文章转自“艺术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