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一海:制造迷局
发布时间 : 2021-05-13 14:43:43

“时间的河”参展作品《电子生物系列》

灯箱装置(2件) 150×200cm 2016-2018

 

郑龙一海从小比常人更敏锐于身体的差异性,并随后用绘画的方式去回应它,逐渐至更深入的主题。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表示她创造艺术的原因从来都只有:"Know yourself","Making people see reason"(认识你自己,以及,让人们知道原因)。什么是身体,尼采对身体的定义,“身体是力与力交叉的情况下偶然形成的”。身体面对的对象是自己,它不再是以往历史中需要受规训的那部分,不再被灵魂轻视,身体也是欢愉苦难的囚笼。(高郁韬)

 

郑龙一海是个活跃而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冷峻、荒诞的疏离感,仿佛是作者有意制造的视觉迷局。当我们初看他的作品时,似乎很难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为他的创作主题和方式驳杂而多元,跨越文学、历史、时事、生物、科技等多种主题,油画、纸本、摄影、拼贴、装置等各种艺术创作媒介信手拈来。与此同时,他的作品没有相对固定的风格,且具有模糊的语义性,很难用某些词汇对他的艺术创作面貌和思想的火花进行归类和定义。

 

在我看来,观察一个艺术家最好的方式是检索他的艺术创作线索与历程。近年来,郑龙一海的纸本绘画描绘了大量的图像、符号与星辰,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三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冠状病毒的图像”、“意识形态的符号”以及“另一个银河系的地图”。这些纸本作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日记,或是文学历史的阅读感受和异化想象,或是对浩瀚宇宙的憧憬,探讨了网络图像、国际政治、地缘文化、精神原乡等多种议题。

 

《黑夜》系列 2012

 

还有一些作品,在呈现方式上则通过手工书和绘画的方式来进行演绎,以试图拓宽绘画的可能性。如《前人类学》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作者对生物科学中物种起源和蝶变的遐想。他的手工书是收集的多本20世纪50-70年代旧医学书,根据叙事思路拆解书的各章节内容,直接在旧书上进行的绘画再创作。这些绘画与旧书上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互文关系。作者再通过风琴折页的手工装订方式对作品进行重组,以解构与衍变的方式进行了一种新的艺术创造。这些图像指涉药物、整容、假肢植入、人机合一、基因工程、脑神经学、数据隐私等多种主题,丰富的主题和多元的想象与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前人类学》 纸本绘画手工书 29×21cm 共78页 2017

 

与此同时,郑龙一海还常常从摄影、影像出发,结合装置、行为等方式,展开艺术的想象与创作。其摄影作品的创作灵感常常来自于艺术家的文学阅读和创作想象。例如《空气蛹》来自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IQ84》中象征邪恶力量的意象,在艺术家的眼中,则是一个充满联想空间的名词。作者通过胶片摄影的再创造,手工书的再解构,制造了一种迷局般的视觉多义性和想象空间。《分叉小径》的创作灵感亦源自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作者通过杜撰各色女性与森林间的故事情节,制造了浑沌、不确定而又非现实的异化想象空间。

 

《空气蛹》书影 2016

 

《小径分叉的花园#003》 79×108cm 纸本水彩,植物拼贴 2017

 

而有些影像、摄影作品则来自于科技时代生活的想象和异化。《界面综合症》试图在植入媒介、人机合体、基因改写的语境下,将电子废弃品、底层表图和代码进行拆解和重组,呈现对电子生物学的未来想象。《红裙子》则是用片段式的影像和碎片化的文本构造一种亦幻亦真的视觉影像,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模糊化。

 

《界面综合症-0》

 

《红裙子》 双屏视频 2019

 

不管是绘画、摄影还是其它综合媒介,郑龙一海作品的手法和主题在不断地裂变与衍生。但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其艺术创作中暗含的主线:一是作者具有树状、发散性的创作思维,艺术手法和主题在不断地转换;二是保持对文学、摄影、科技、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并通过想象、解构和异化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三是通过拆解、重组、抽象、夸张等多样的艺术手法将驳杂多元的思考转换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四是他的作品有一种“反技术”的倾向。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技术并不是第一位的,因为艺术创作中过度侧重技术会影响到艺术家对内容的表达和观念的呈现。当然这种表达也并不是对技术一无掌握,而是建立在对熟练的技术之上的自由转换,从而使思想观念在作品中得到表达。

 

《佛陀与基督NO.07&NO.15》 纸本设色 36×26cm  2020

 

郑龙一海的艺术作品具有一种模糊性和暧昧性,它排除了对艺术的单一解读,而将复杂的感受与语言的多义性留给观众。他的作品制造的是一场视觉和思想迷局。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不愿意以艺术史来印证郑龙一海的艺术创作。因为过多的阐释,可能会使这些作品显得过于文本化、复杂化,而丧失更多在作品中获得歧义的机会,也损失了更多观看的乐趣。

 

——曾伟峰(广州美术学院教师,清华大学在读博士)

 

 

 

郑龙一海

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广州。2018年参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新星星艺术奖驻地项目,访学欧洲。主要创作方式包括:绘画、摄影、手工书、动态影像等。作品曾展出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荷兰阿姆斯特丹AAF艺术博览会、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等。主要奖项: 新星星艺术场大奖,折桂枝2014中国新锐绘画奖。曾获得2015中国新锐摄影 “New Talent Award”提名奖、2015三影堂摄影提名奖、2017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奖等。公共收藏: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南京新星星美术馆、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广州53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华南美术馆、陈佩姬艺术基金会、时代传媒等机构。

 

个展

2019   红裙子/郑龙一海个人项目/崔振宽美术馆/西安

2017   界面综合症-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广东连州

2016   TTc Channel-E 郑龙一海/你我空间/广州

 

部分群展:

2020   

浪奔时代-1980-2020馆藏影像研究展/广东美术馆

实体的独白/2020PROJECT艺术空间/广州

加速加速-湾区制造业调研实验艺术报告/华南美术馆/东莞

合成|退化/琶醍SIS当代艺术空间/广州

2019   

物象之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中山

图像重启/南方影像公社艺术空间/广州

星群-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教学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力量的转变-中国当代艺术群展/Kunstbroe Gallery(荷兰) 

前人类学/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卡尔斯鲁厄 (德国)

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象山艺术公社/杭州

记忆三角洲/SVB银行艺术中心/阿姆斯特芬(荷兰)

2018   

秘境/德基新星星美术馆/南京

前人类学/AAF艺术博览会/阿姆斯特丹 (荷兰)

离线的女神/银盐SPACE/杭州

多元体/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胡一川美术馆/广州

低复线叙事/东莞21美术馆/东莞

刷屏-劳作 摄影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2017  

艺术·家书/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一位视觉艺术家的世界观/虚荣空间/广州

触手可及-广州万菱汇首层展厅/广州 

2016   

被介入的物件-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

个体准则-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

Art Book in China/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

丹麦奥胡斯摄影书周/奥胡斯建筑学院/丹麦

M50新锐奖作品展/莫干山M50主展馆/上海

2015   

低反差 3个影像个案研究/岭南实验空间/广州

无限·抚摸 抽象作品展/ISGO Gallery/上海

Ăi 短/立一艺术空间/广州

离相 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三影堂艺术中心/北京

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广东美术馆/广州

色影无忌2014新锐摄影师发现之旅/中华世纪坛 数字艺术馆/北京

2014   

折桂枝 中国新锐绘画奖作品展/Hi艺术中心/北京

新星星艺术节(第五届)/今日美术馆/北京

SOUTH UP 南方影像公社第/1312艺术空间/广州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

 

奖项:

2014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 

2014折桂枝中国新锐绘画奖 铜奖       

2015温暖广东年度公益艺术家奖

2016 M50新锐奖入围优秀奖

2017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