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变幻的视觉与互动的观看
发布时间 : 2021-05-13 14:52:21

原文题目《变幻的视觉与互动的观看——曾曦的第二“视网膜”探索》,作者: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时间的河”参展作品《视网膜•29》 

镜面不锈钢、有色环氧树脂 110×110cm 2016

 

视觉艺术离不开视觉,而视觉从生理机能的角度观看则跟视网膜有直接的关系,视觉的形成有赖于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并传递至视中枢。当然,艺术不只是视觉成像,它还存在一个对于这种成像的转译或再造的问题。大部分艺术家所做的工作都是在这种转译或者再造上面,有意思的是,艺术家曾曦所思考的却是视网膜本身。当然,他并不是要模拟视网膜的功能或者探讨视网膜的工作方式,而是研究转换的介质。

 

《视网膜·35》 镜面不锈钢、菲涅尔透镜、自然干玻璃颜料 102×102cm×3 2017

 

在近两年以“视网膜”命名的创作中,曾曦不断围绕不锈钢、环氧树脂、菲涅尔镜片等材料开展工作。他用环氧树脂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有时如起伏的天体表面;有时像是荡开的波纹。不过最多的还是用环氧树脂模拟玻璃上的水滴。日常生活中,下雨或滴水在窗玻璃上所形成的痕迹标示出镜面的存在,而对视线毫无阻碍的清晰的玻璃则经常被视为无物。同样的,艺术家通过对布满水珠的镜面的模仿来提示介质本身,而镜面又会将面前的物景和人映射进去。他在介质上进行工作,成像则带有相当程度的互动性和偶然性。除此之外,他还在镜面上做文章。比如制作凸型或锥形的不锈钢镜面,以锐物在不锈钢背面制造划痕、压痕、点状突起等。他研究菲涅尔镜片的功能,将大大小小的此种镜片集合在一起,在面对观者时显现出无数个缩小的人物。他也在作品中尝试使用镭射纸,以形成有如彩色波段闪动一样的效果。这些作品从平面来看宛如一幅幅抽象画,但它们整体地构成了一个装置,是整体空间当中的立体之物,并且这个立体物不是孤立的,它通过镜面制作和映射与周遭事物产生多样性的关联。 

 

《镜像·32》用环氧树脂模拟玻璃上的水滴

镜面不锈钢、环氧树脂、丙烯 71×51cm 2015

 

《视网膜·12》(局部)的菲涅尔镜片功能

镜面不锈钢、环氧树脂、菲涅尔镜片 112×234cm 2016

 

看上去,曾曦在介质的制作上的确花了很多的功夫,演化出非常丰富的视觉效果。但他绝不是一个材料型的艺术家,也不只是为了制造视觉效应,而他恰恰是以此来质疑介质的虚假性。他所着重讨论的是观看的问题,他将这些经过多番改造的镜面视为第二“视网膜”,以此提醒我们思考所谓现实的世界、所见的世界以及意识中的世界的关系。再者,他特别强调观众的参与,关于视觉的认知有赖与观众的“对话”,而这种因镜面映射而带来的即时性的参与具有短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性使得捕捉作品本身成了一个难题,而作者干脆将为作品拍照变成另一项艺术探索,以不断地变换背景和前景来形成对同一件作品的不同留影。

 

水珠镜面作品的现场效果

 

观众与《视网膜·心像》互动

镜面不锈钢 230×600cm 2018

 

不同的观看与视觉变动带来迥然相异的心理感受和认知体验。比如在《视网膜·1》作品中,那些弧形或矩形的大小不一的不锈钢镜面实际上源自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结构,但是人物只是以薄雾一样的模糊形象出现,冰冷的工业制品与祭坛画那种神秘肃穆以及历史的尘埃感形成强烈的反差,它透示出另一种虚幻和蛊魅气息。曾曦不断地从艺术史中获取创作的资源,除了那些带有神性光辉的古典绘画或中世纪教堂窗玻璃画以外,他也从现代派艺术家,如罗斯科、丰塔纳等那里吸收养料。但是,这些资源和养料经过他的材质转换,皆变成了对于历史的特殊回应和对于当下心理体验的投射。

 

《视网膜·1》 镜面不锈钢、环氧树脂、丙烯 254×333cm 2016

 

《根特祭坛画》 凡·埃克兄弟 木板油画 343×440cm 1415-1432

 

他的有些探索带有某种观念性,比如在不锈钢镜面上试验铁锈、铜锈。不锈钢原本是作为不生锈的材料,这些外加的锈迹在形式上与明晃晃的不锈钢构成一幅异样的画面,同时传达出一种对抗、侵蚀的奇特意味。他在凸形镜面上点出一个正方形和在锥形镜面上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努力像是在做视觉游戏,这种凭着直觉进行的笨拙的实验带有对于视觉的肉身体验感,可以找到数学推演的依据但是却无意于依循科学。

 

《视网膜·13》在不锈钢镜面上试验铁锈 

镜面不锈钢、铁粉、氧化剂 112×70cm 2016

 

《手稿的镜像·13》在凸形镜面上点出一个正方形

亚克力、丙烯喷绘 67×57cm 2015

 

在名为“镜像”的系列中,曾曦制造了很多影影绰绰的、有如烟雾又犹如幽深水域中的景象。他对通过介质所传达的世界有一种强烈的虚幻感。这组作品是从他早期偏于具象绘画的《柏拉图》系列到《视网膜》系列的过渡阶段的创作。他对于那些人物的背景,如气泡、烟雾、水滴等的表达越来越感兴趣,并逐渐地转移到不锈钢镜面上来实验这些创作。在这里看似只是材质的转换,但正是材质的变化使得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更加的强烈。我想,这种虚幻感无疑与现今纷繁芜杂的图像世界带来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分不开。 

 

《柏拉图之四》 布面油画 195×130cm 2012

 

《镜像·1》 镜面不锈钢、丙烯 112×234cm 2015

 

我们知道,在艺术史上有一条线索就是关于绘画或视觉机制本身的审视,而不只是为了制造视错觉或体现形式的意味。当代艺术家也在做这方面的实践,借助对艺术史的重探而回应当下的问题。可以说,曾曦是通过非常规材料的使用更为极端地提示出视觉观看的问题,引起我们对于视觉机制以及这个亦真亦幻的图像世界的追问。

 

 

 

曾曦

1984年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

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3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油画系基础教研室主任 

 

展览经历

2021

“时间的河——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 ,祥山艺术馆,深圳

绘画的星座-南方当代艺术邀请展,悦美术馆,北京

印花装置艺术双年展,千高原艺术空间,四川

2020 

2019-2020年度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特展,ARTCLOUD全球原创艺术中心,广东

“出湖”湘籍艺术家当代艺术展,21空间美术馆,广东

空间的再造-深圳首届抽象艺术展,罗湖美术馆,广东

“在一起”-沙面首届公共艺术季,沙面岛,广东

“素问-盒子美术馆工作坊项目”,盒子美术馆,广东

“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佛山千灯湖公园,广东

2019 

“上海空间艺术季联合展-多瑙河对话艺术节-梦之声”,上海红庙艺术中心,上海

“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无声处-丝路上的中国当代艺术,贝尔美术馆,塞尔维亚

“在此-南方艺术沙龙(二十一)青年艺术项目”,三域汇艺术空间,广东

“视觉逻辑-四位广东艺术家的在地实验”,F-Gallary,广西

2018 

“新域——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作品展暨星河展71回展”,广州

“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海

“第一届天府大地艺术节”,眉山,四川

“新感官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Gallery Steiner,维也纳

“众妙之门-中芬当代艺术交流展”,Galleria Kookos,赫尔辛基

“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平遥古城西大街153号,山西

“冷硬边与热观念-一种对绘画发展趋势的研究展”,岭南美术馆,东莞

“青衿计划2018”,正观美术馆,北京

“回归本体:广东新时期抽象型艺术溯源”,岭南美术馆,东莞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深圳)罗湖分展场‘深圳工业站’”,深圳工业站,深圳

“悬置的视网膜——曾曦的解构主义现象学之路”,华艺廊,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