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浩淼:浊世纷扰,我自超然
发布时间 : 2021-06-30 16:57:03

蒲浩淼的作品带着明显的70后艺术家的痕迹。八九十年代的当代艺术传统使他们对社会宏大叙事的使命感和艺术史对创作的逼迫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回避,他们放下了这些束缚,反而更能专心于个人与艺术的联系,专注于艺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探索。

 

本文是郑娜为蒲浩淼与马浩然、彭雪刚三人展写的序言,有删节。

 

“时间的河”参展作品《黑白留影4》 

布上丙烯 55×160cm 2013

 

个体创作的当代生成

——关于三个青年艺术家的画

郑娜

 

进入后现代文化语境之后,知识分子开始反省现代性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环境、女权、后殖民以及信仰坍塌、局部战争、贫富悬殊、金融危机等等。但另一方面,技术理性带来的权力操控,让不少知识分子自甘沦陷,丢弃曾经捍卫过的文化理想、责任道义,反而成为新艺术实践的阻力。反思需要勇气,而妥协十分容易,还有利可图。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所面临的现实情境:急功近利、喧哗嘈杂,不乏秀场与卖场,缺少学术良知。批评家身处其中,是坚持价值操守,还是接受名利诱惑,真是令人难以抉择!

 

三位年青艺术家,其作品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个体对精神焦灼、对生命痛楚的敏感,或无措、或惊惧、或反讽、或古怪蹊跷。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自我存在和现实经验的表达中,与世俗功利的图像狂欢形成鲜明对比,始终坚持独特的创造视野,具有异样的精神触点与视觉观感。

 

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笔者到成都参加艺术周活动。花乡三圣,荷塘畔,坡地侧,离十几栋气势非凡的别墅型工作室不远,一个题名为“坡地”的展览正在开幕。仔细询问,得知此处不仅有美景豪宅、名车名人,还居住着众多入道时间不一,尚在边缘生存的年青人。对他们而言,难于放弃,志在坚持,陆续驻进此地,为的是彼此鼓励,相互扶持。笔者顺着展线绕了几圈,目光不由自主停留在一组作品前:游荡着的、漂浮着的、长相奇怪、肢体简化的少年,一队队、一群群、密密麻麻,或远或近、或松散或齐整逼仄而来。很难想象,年轻的生命竟会理解如此深沉的痛楚。画面没有消费文化的图式特征,也无暴力欲求的血腥张扬,明明是浓郁的悲悯与哀伤,却浸透着犀利的酸楚与无边的孤独。这让我想起西南当代前卫艺术的文化特质,即深度的精神体验与个体的边缘表达。

 

如果说,当代艺术像一株植物,离不开现实语境的给养,那么,本土经验和地域生成乃是个体创作差异的根脉所在。年轻艺术家蒲浩淼身处西南腹地——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富集区,潜移默化,深受熏陶。西南艺术以“生命流”成为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一脉,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自有其历史渊源。1979年北京西单民主墙前举办的“贵阳五青年画展”和1980年重庆沙坪坝举办的“野草画展”,发出了西南乃至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先声。80年代初期四川美院“伤痕—乡土—反思”艺术中分化出来的表现主义倾向,到85时期在云南形成的“新具象-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及成都“红黄蓝”画会及其展览活动,还有重庆四川美院连续举办的“学生自选作品展”,北京“西藏五人画展”以及贵州艺术家参与的重要展事(如北京“半截子画展” ),对西南前卫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持续呈现的创作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九十年代举办的一系列与都市人文相关的展览活动也是西南当代艺术重要的推动力量。蒲浩淼成长于西南艺术生发之地,他画面传达出的创作指向,具有西南当代艺术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认识蒲浩淼是由于他的一组新作:有意去掉性别和性格特征的人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契合。此次展出的“游山系列”是其2006年完成的作品。近年来,我每次逛工作室,见到的常常是艺术家日夜赶工,四壁却依然空空。让人恍若走入繁忙畅销的生产车间,面对勤奋的流水线生产者,还能说些什么呢?其实,艺术家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对其学术脉络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蒲浩淼有不少自己的作品在手,乃是幸事。他虽供职于广州高校,学养却在西南,属坡地成员。聊及创作,蒲浩淼直言不讳,强调自身想逃避与工业社会有关的一切痕迹。对他而言,现实社会太过复杂,不如跳出方外寻找净土。于是,其画面人物脸部勾画几年如一日,皱皱巴巴,没有年龄也难分性别。人物常常赤身裸体,衣着能省则省,实在不行,找块布料披在身上,绝无风格样式可供辨析考证,画面背景也和当代文化景观毫不相干。这样毅然决然,蒲浩淼到底想逃避什么?又在追逐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考察,这是一种个体精神的自我放逐。萨义德在《寒冬心灵》中这样写道:“……流亡时过着习以为常的秩序之外的生活。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但每当一习惯了这种生活,它撼动的力量就再度爆发出来。”蒲浩淼看似厌倦现实,实则是对社会权力话语的疏离。所谓方外之心,说穿了,乃是对庙堂之境的向往。其语言特征,乃是对“游山系列”的延续,也许逃避是另一种方式的进入,即在精神空间上从边缘切入文化反省之中。

 

如果说,西南当代艺术是新潮美术的主力部队,那么,湖北乃是85时期的策源之地。从那时至今,波普风潮、重彩水墨、观念写实分别构成湖北当代艺术创作的三条主要脉络。今天,不少活跃的批评家都出自此地,如彭德、皮道坚、孙振华、黄专、杨小彦、鲁虹等。90年代初中期,新潮美术嘎然而止,中国当代艺术进入所谓的沉潜状态,湖北前卫艺术的地火却依旧运行,出现了以任戬、祝锡琨等人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小组,和北京的新刻度小组、广州的大尾象遥相呼应,共同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架上艺术转向观念艺术的历史过程。只有走入湖北,才能深入体会到中国中部当代艺术方面的深厚基础及其脉络延续。

 

正如一首歌词这样写道:“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意境苍凉而遒劲,自有一种野地横站的气质,放任不羁的风骨傲然其中。探究当代艺术的意义,不就是源于生命过程和生存体验的需要么?问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社会生活,青年艺术的个体创作却少有突破,不少青年艺术家认同、顺应、甚至屈服于商业资本和权利资本,倾向于样式主义的功利性与图像文化的同质化,并对一系列去深度的时尚话语津津乐道,实在令人惋惜。在中国当代艺术齐向钱看而失去方向的时候,多一些能够坚持自身价值和独立思考的青年艺术家,实乃批评之幸也。

 

2009年3月25日

写于广东美术馆


图片

《游山1》 布上丙烯 110×80cm 2006
 

图片

《游山5》 布上丙烯 110×80cm 2006
 

图片

《危险游戏》 布上油彩 65×120cm 2009
 

图片

“时间的河”参展作品《公园2》 

布上丙烯 120×150cm 2010
 

图片

《公园6》 布上丙烯 80×110cm 2010
 

图片

《公园1》 布上油画 120×150cm 2011


“时间的河”参展作品《黑白留影2》 

布上丙烯 55×80cm 2013
 

图片

《树荫1》 纸本丙烯 30×40cm 2016
 

图片《树荫5》 纸本丙烯 30×40cm 2017
 

图片

《树荫7》 纸本丙烯 30×40cm 2018
 

图片

《树荫10》 纸本丙烯 30×33×1.5cm 2019

 

 

图片

 

蒲浩淼

1975年生于四川省

199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主要群展

2021

“时间的河——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祥山艺术馆,深圳,中国

2009

“三人行——当代艺术展”,汇豪社,广州,中国

“试验填——当代艺术展”,廊桥画廊,成都,中国

“坡地——当代艺术巡回展 ”,成都、上海,中国

“戏梦——当代艺术展”,艺术方位画廊,深圳,中国

2007

“广东新青年美术大展”,广州,中国

2006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中国

“六一区”当代艺术展,广州,中国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重庆,中国

2002

“中国元素展”,重庆,中国

1998

“心眼——中国西部首届观念摄影展”,重庆、昆明,中国